18-200mm F3.5-6.3 DC是适马该规格镜头的第一代,特征是镜头前端的红色装饰环。作为副厂的低端大变焦镜头,做工却让我有些惊喜。虽然是塑料外壳,但后卡口还是使用了金属,组装紧密。机身除AF-MF对焦切换键外,还有一个变焦环锁定开关。可以在镜头收缩到18mm端的时候锁定。我这次评测的是宾得卡口的,无镜头马达,需要机身马达驱动。镜头体积小巧,搭配同样小巧的宾得K-3很协调。
单反相机如果使用自带对焦马达的副厂镜头有时会出现跑焦问题。好在宾得和高端的尼康单反都自带机身马达,这种用机身螺丝刀驱动镜头对焦的方案很多时候更精准。例如适马18-200mm F3.5-6.3 DC宾得口对焦就快速精准。AF过程中调焦环会快速旋转,手不可触碰,对焦噪音明显。不支持全时手动对焦,调焦环手动对焦旋转幅度大概仅40度左右。
适马这个规格的镜头我之前评测过C版,那是一支不错的镜头。

外文名 | Sigma 18-200mm F3.5-6.3 DC |
---|---|
发布时间 | 2005年2月14日 |
镜头分类 | Aps-c画幅单反自动镜头 |
光学构造 | 13组15片(2片SLD、2片非球面镜片) |
图像防抖 | 无 |
光圈叶片数 | 7片 |
最近对焦距离 | 0.45m |
滤镜尺寸 | 62mm |
尺寸 | 78.1x70mm(长度x直径) |
重量 | 405g |
解析力 | Resolution:(宾得K-3)

适马18-200mm F3.5-6.3 DC全程画面中心解析力不错,不过照片有轻微“辉光”现象,反差不如C版。二者长焦端边缘锐度都衰退明显。
像素:6016×4000,100% jpg直出切片:

18mm端(最大光圈f/3.5):






34mm端(最大光圈f/4):






133mm端(最大光圈f/5.6):




200mm端(最大光圈f/6.7):




下面是外网的解析力评价,和我的这支实拍锐度基本一致:

畸变 | Distortion:(关闭机内矫正)

17mm端有较明显的桶型畸变;22mm焦段开始有枕型畸变。





眩光 | Flare:

强光下拍摄容易出现明显的鬼影耀斑。

呼吸效应 | Breathing:

有较明显的呼吸效应,切换到远处对焦时视野变窄(呼吸效应指的是当你焦段不变,仅旋转对焦环向远或向近改变焦点时,相机看到的视野会变宽或变窄,产生一种小幅变焦的错觉)。

暗角 | Vignetting:

大变焦镜头典型的暗角表现,广角端边角失光明显;长焦端比较轻微(“水映菲林”测试镜头暗角时通常关闭机身的“暗角补偿”功能)。
